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18021770366
站內公告:
聯(lián)系我們CONTACT
2022-02-10 點擊量:
深秋的上海,一整座城的甜。隱于百年銀杏和桂花香中的WS SPACE無集小白樓將正式對外開放,喚起這座百年洋房的當代藝術美學價值。
吳濱,著名設計師、策展人
WS SPACE無集/無間設計創(chuàng)始人
WS SPACE 無集小白樓展覽出品人
從小生長在上海的WS SPACE無集小白樓主理人吳濱,幼隨張大千關門弟子伏文彥學習水墨畫,后進入室內設計領域,于他最好的設計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來自于藝術層面的感性和日常生活的體悟。于是他將工作室和家都搬到了淮海中路,在這個最有老上海味道的地方,WS SPACE成為其日常各種場景的交織點,也成為其設計的實驗場和滋養(yǎng)的土壤。
全新開放的WS SPACE無集小白樓將成為設計藝術收藏、生活方式前沿的復合型當代藝術美學 空間,探索策展型零售空間集合,注解當下新型的生活美學以及當代藝術與傳統(tǒng)、當下,與設計等不同領域的聯(lián)結與重新思考。
收藏品不是價值連城,而是生活中日常勾起藝術與創(chuàng)作的靈感......一個晚上,一片葉子,一個空白, 一個是一個想象。
——王天德
王天德:叁層樓
老洋房中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和他的日常
WS SPACE無集小白樓首展迎來當代藝術家王天德近十年來在上海舉辦的首次個展“王天德:叁層樓”。
“每一棵樹就像每一個人,在自然界中生長,選擇自己的姿態(tài)。”
近年來,王天德用高古文脈和山水智慧積累養(yǎng)分。此次展出他的近期藝術探索和藝術珍藏。包括:家具、文房、書畫、碑帖拓片、古籍善本等,將當代藝術家的日常與對生命和社會的感悟搬進小白樓這座百年建筑。王天德從小學習書法,大學時期在西子湖畔看山、讀山、畫山,在國外工作室的一次偶然機會,讓他開始了以“香”代筆的當代水墨實踐,并加入拓片和前人印章,將歷代文人鑒賞和金石學引入創(chuàng)作,詮釋當代水墨畫的語言問題,消解了傳統(tǒng)與當代的對峙,獲得了新的歷史視野,以他的姿態(tài)尋找當代山水的“主動”語言。
此次展覽由國內知名學者、復旦大學教授沈語冰先生擔綱策展人;著名設計師、策展人,WS SPACE無集/無間設計創(chuàng)始人吳濱擔任出品人。
從灰燼到火焰
香火燙完作品,灰堆在那里。在當代語境中,灰燼與火焰成為兩個物的表征,不存在實質的意義。筆墨山水通過燃燒過后的山水,變得朦朦朧朧,卻也透出了深度,“意味著很多東西變成了灰燼。你該看的東西,也看清晰了”。日本詩僧良寬“無邊秋天”,與被埋入墻中的“佘山隱寺”;被蟲蛀過的《清河書畫舫》記錄著明代收藏大家張丑一生所見所藏藏品,與被火焰燃燒后的“西泠印社”出版印本形成了《孤山》;唐代《李思訓碑》行書首次入碑,與3D打印的傳統(tǒng)啟蒙讀物《千字文碑》。到底是從灰燼到火焰,還是火焰到灰燼?
Calligraphy by Ryōkan
良寬書法
日本江戶時代后期 | Japan's Late Edo Period Ink on xuan paper
宣紙、墨 | 155x23cm
Temples Hidden in She Mountain
佘山隱寺圖
2021 | ink and burn marks on paper,embedded
宣紙、墨、火焰 , 埋墻 | 32x43cm
Painting-and-calligraphy Boat in Qinghe
清河書畵舫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池北草堂刻本
Block-printed Edition of Book in Chibei Thatched Cottage, Qianlong 28th Year of Qing Dynasty (1763) In the old collection of Wang Shixiang
王世襄舊藏
View of Mount Lu in Water
望廬浸水圖
2021 | Ink, rubbing and burn marks on xuan paper, wood, 3D printing 宣紙、墨、焰、木、3D 打印 / Ink, rubbing and burn marks on xuan paper, wood, stele
宣紙、墨、焰、木、石碑 | 205.5x30.2cm
Gushan
孤山
2006 | Digital photo paper 數(shù)碼相紙 32.5x163cm
從火焰到灰燼